社論-健忘的社會 可讓婉君來喚醒

一位大數據專家謝邦彥在本報時論廣場發表宏文,

柴油堆高機出售

,感嘆台灣是一個「容易遺忘的社會」,

縮小毛孔產品

,許多攸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新聞往往喧騰一時過後,

台北徵信社

,就被輕易遺忘,

台北借錢

,反覆折騰卻沒有進步。文中建議,

臉部拉提

,媒體、政府及所有希望社會進步的人,

消防產品

,都可利用正在快速發展的大數據操作喚起社會記憶,

混合肌 保濕

,讓議題持續發酵、持續施壓,

拉拉山茶

,才可能改變現狀推動進步。換言之,作者建議如何藉由大數據不斷喚醒被遺忘的記憶,是能否持續向體制施壓,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我們非常肯定這個建議,但如何善用大數據,同樣是個值得思辨的課題!文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去年因陷入黑心油風暴的頂新集團,一度遭到消費者自發動員的「滅頂行動」抵制,旗下某著名品牌的鮮乳銷量也大受影響。半年過去,竟在一個號稱「支持者建立」的粉絲頁力挺下,粉絲人數從去年底的千人上升到最近將近萬人,鮮乳的銷量也逐漸回升。可以說,儘管風暴高峰期間引發全民撻伐有多強大,一旦事件冷卻,多數民眾還是選擇「遺忘」。事實上,被「遺忘」的事件,何止去年的黑心油事件!有多少喧囂一時的事件、風暴、弊案,都在時間的快速流轉中被遺忘!有好長一段時間,一樁危機風暴的終止,通常是藉著另一樁突發的危機風暴來拯救,結果民眾的注意力經常瞬間就大幅轉向。食安風暴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稍稍回顧最近幾年的重大議題,不論柴米油鹽醬醋茶,幾乎是一個接著一個輪流出包,民眾經常被驚嚇到一時之間這個不能吃,那個不敢吃,但經歷過一段時間後,還是只能選擇「遺忘」了事。這種集體的無奈,其實完全可以理解,畢竟不這樣,那又能怎樣?藉由大數據操作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清楚呈現民眾搜尋關注程度的變化。不少觀測流量的平台經常發現,當一樁突發事件爆發時,就會在瞬間爆出大量的搜索量,接著事件相關當事人會面臨人肉搜索或被灌爆臉書,若是接下來有另一樁突發事件出現,注意力就會瞬間轉向,注意力的流量也會迅速跌到谷底。這種變化藉由大數據的流量分析可以清楚地呈現。這種流量的紀錄,確實可以提醒我們哪些事情被遺忘了!問題是,大數據僅能提供注意力變化的方向與幅度,如果要據以喚醒被遺忘的記憶,還得要有人願意長期追蹤,特別是針對那些事發當時還未出現結果,卻被其他突發事件岔開的爭議課題,必須要有專人或機構持續保持關注,並藉由不斷的資訊更新,來喚起大眾的記憶與關注,這一點大數據確實能提供很大的幫助。這幾年西方媒體所發展出的資料新聞學,或是部分非政府組織所成立之粉絲專頁,都是在扮演這樣的角色。當然,大數據在議題關注上的功能,也不宜被過分誇大。畢竟在網路上瞬間爆大量的流量,往往都是追逐即時的突發事件,在迅速的轉向與取代之間,所造成的後果不僅是遺忘,還有排擠效果,許多原本更該被關注的議題就可能因此被放過了。從事大數據挖掘,甚至進一步進行文字探勘的專家經常發現,爆大量的關注流量,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情緒的宣洩或言語的霸凌,真正有價值的意見雖不會被全然埋沒,但也只占其中很小的比例。持續追蹤,不斷喚醒,不讓一時一地釀成重大恐慌的風暴,在議題的瞬間流轉中被忽略,甚至被掩蓋,這本來就是一個文明社會中該有的自我檢視機制。否則我們永遠都只能暴露在各種負面議題的洗禮中,也不斷的被迫在恐慌與憤怒的負面情緒中惡性循環,完全找不到出路。正如此起彼落的食安風暴一樣,那些曾經被指出含有農藥殘留、或是摻有化學添加物的相關食品,在關注熱度褪去之後,如今真的都可以放心大膽的食用了嗎?恐怕誰都會有些許的不安吧!政府相關部門正在推動各類型資料庫的建置,也在啟動大數據的應用,包括如何引以為政策的參考等,民間學界與各種資訊機構也投入不少資源在大數據的研究與應用上,如何善用這個機制,讓台灣社會走出議題瞬間急熱與急冷的惡性循環,讓該有的關注力持續下去,促成真正改革動力,真的需要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社會健忘 大數據忘不了,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