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多長壽?韓愈論佛骨表一文說:「昔者黃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歲,
輸送乾燥設備
,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歲,
DC 插頭
,顓頊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
即時口譯
,帝嚳在位七十年年百五歲,
屋頂隔音
,帝堯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歲,
清境美食
,帝舜及禹年皆百歲。」
唐宋文人白居易74歲、陸游85歲、張先88歲皆屬長壽者,
無塵乾燥設備
,張先名氣不若白、陸,
響應式網站
,惟其《天仙子》傳誦一時:「水調數聲持酒聽,
台中商標事務所
,…雲破月來花弄影,
台南當舖
,重重帘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聖經詩篇第九十篇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古老年代 百歲不稀奇
寫詩的人是生活在西元前1,400年的以色列人摩西,他自己活了120歲,根據僅有的史料,那個古老的年代,不論是西方或東方,人們都相當長壽,唐朝大文豪韓愈曾考察前人的歲數,結果發現黃帝、少昊、帝嚳、堯、舜、禹、湯的壽命皆逾百歲,與摩西不相上下。
不過,韓愈自己所處的年代,人們就沒那麼長壽了,以滕王閣序成名的王勃享年28歲,柳宗元、李商隱、杜牧不到50,韓愈、杜甫、元稹、孟浩然不到60,迨宋朝蘇軾、柳永、晏殊、范仲淹、歐陽修、辛棄疾在世的日子也只有60餘年,能逾80歲者僅陸游、張先兩人。
今天台灣平均壽命79歲,不如摩西、堯、舜等遠古的人們,但仍比唐、宋的古人們來得長壽。古代的統計不周全,平均壽命很難考查,只能從旁推敲,但如今多數國家都編有「生命表」,可以清楚呈現人們的平均壽命。
生命表以前三年各年齡層的經驗死亡風險算出死亡機率,再以此推估出各年齡層者還能活幾年(平均餘命)。以2011年台灣的生命表而言,零歲者可活79.2歲,到了不惑之年的人還可以繼續活40.7歲,至於耳順之年的人還可以再活23.2歲。
生命表上呈現的是「平均餘命」,也就是各年齡層還可以繼續存活的時間,而一般我們通稱的「平均壽命」是指零歲者的平均餘命,以2011年的生命表為例,這一年在台灣出生的嬰兒在目前的醫療水準、生活條件下,預期可活79.2歲,至於不惑之年者,其平均壽命應是40加上40.7,即80.7歲,而耳順之年者的壽命應是60加上23.2,即83.2歲,其他各年齡層依此類推。
換言之,通稱的「平均壽命」,並非你、我的平均壽命(除非你是剛出生的嬰兒),通常隨著年齡層的提高,平均壽命會提高。這個道理不難理解,能夠活到60歲的人,顯然是衝破許多死亡風險者,可預期的壽命自然會比40歲者來得長,至於生命表上80歲的長者,加上平均餘命之後,當然是各年齡層中最長壽者。
富裕之餘 還少了什麼
由於「零歲的平均餘命」比較好解釋,國際上也習慣以此來做為各國「平均壽命」,2011年平均壽命超過80歲的都是富國,日本、法國、瑞士、瑞典、德國等皆逾80歲,丹麥、台灣也達79歲,蒙古、印度不到70歲、而非洲的肯亞、衣索匹亞、南非僅50多歲。
從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經濟愈富裕,人們的壽命就愈長,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富裕會帶來足夠的糧食,好的醫療資源,安定的生活環境,但何以今日人們的壽命仍比不上3,000年前?是歷史資料的誤植或是別有原因?在我們追求經濟富裕之餘,這也許是另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