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錯車的恐懼

「身為人母這件事是個承諾,

卡債協商流程

,一種轉變,

日本湯鍋

,也可以說是一段陌生的旅程。比方說,

醫美術後必備

,還沒當媽媽以前,

安太歲

,妳可以享受獨處,

活動招牌

,擁有自我的空間,

板橋淨水器

,但當了媽媽之後,

開刀後專業護理

,藏在妳身體裡面的母性就會逐漸占據妳的身心靈……」如果人生是一段巴士之旅。我會是那種就算買錯車票搭錯車,也可以安然欣賞窗外風景的人。儘管如此,難免我還是會好奇,如果我一路都買對了車票,從不曾迷失、繞路,循規蹈矩地進行我應當走的旅程,那麼我看見的風景又會是什麼呢?我會比現在安逸?快樂?痛苦?遺憾?如果就順著買到的車票走下去,我最後會到哪裡?我回得了家嗎?啊!我真是一個「好奇殺死自己」的雙子座。「這個問題可以從源頭開始討論起,」身兼心理醫生與作家的王浩威,以沉穩語氣順著我的疑惑,提出了一個大哉問:「什麼是妳的『家』?它的構成要件是什麼?」「家」對我而言,當然是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不管去到多遠的地方,最終要回去的地方就是「家」。我揣測心理醫生想要告訴我的事,但我沒這麼容易屈服的。我試著扭轉話題,不落入王醫師的題目裡。「對啊!那妳就繼續在旅途上(on the road)就好啦!不要想『回不回得去』這樣的問題,繼續前往人生的下一站就好了!」他一派輕鬆地說。好吧!我也不想轉彎了,其實我說的就是即將當媽媽這件事情。很多決定,你是可以後悔的,即便是婚姻,再難堪都還是有退路;但是「人母」這件事情,真的是一輩子。上了車,只能一路走下去。那是一個新生命,從我自己的生命中誕生……我當然有很多的期盼,但也有更多的害怕。尤其獨處慣了,也好不容易適應了兩人世界,現在又要開始學習另一個新的開始……旅程至此,竟不免驚慌失措。「身為人母這件事是個承諾,一種轉變,也可以說是一段陌生的旅程。比方說,還沒當媽媽以前,妳可以享受獨處,擁有自我(ego)的空間,但當了媽媽之後,藏在妳身體裡面的母性(Maternal instinct)就會逐漸占據妳的身心靈。這種精神狀況跟瘋狂是很相似的,一旦陷入這樣的狀態,原本的自我就不見了,會被另一種精神狀態所占據。其實初為人父也是這樣的。這是一種很有趣的狀態。」王醫師笑笑解釋。很有趣?有趣在哪裡?我忍住從心底想大吼的慾望。我最擔心的就是這種事情,這也是我最矛盾的部份。如果說,我能夠自然而然順應天命,被母性所占領,轉換成那樣的狀態也就罷了。但,如果我不是呢?如果我轉換到一半就停滯了,或是轉換到一半,我想折返回到原來的狀態,那該怎麼辦呢?當然,我可以幾乎百分之百地確定──我回不去了。「其實,這就是最棒的部份。」王醫師以肯定的語氣說。「因為,妳就算買對票上對車,妳還是會想跳車吧!」果然,一語道破我的心情。這麼說,也不無可能。我點點頭。「所以,這就是先天個性的決定。」這結論似乎將話題勾回到最初的起點。上車的人,不是別人就是我,因此不管上哪班車,我似乎都會在矛盾裡掙扎,並且陷在對與錯之間的差距。但那又何妨?這就是我。獨處的必要性你現在還會想要找時間獨處嗎?我問王醫師。「當然會,因為那是從以前就養成的習慣。」他點點頭。有些在相處上有問題的夫妻來向王醫師問診,他經常會建議他們暫時分開一段時間。一段時間是多久?我第一時間發問。「嗯。通常會建議五到十天,最好能越長越好,也許就一個人找個地方展開一段小旅行。」他說。聽到「越長越好」四個字讓我很驚訝!因為必須藉由讓人暫時抽離原本的環境,才能夠讓紛亂的情緒沉澱下來,認真地思考那些不滿的情緒與想法的源頭,唯有釐清源頭,才有機會找到解決之道。因為在日常生活的夫妻關係中,經常會不自覺地累積許多負面因子,時間一長,這些因子堆堆疊疊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累積成巨大而陌生的情緒怪獸,讓人雖然覺得忿忿不滿,卻無法清楚說出造成不滿的原因。只有暫時讓自己獨處,好好想一想,才有可能找出解決的辦法。但有沒有人一去獨處就再也不回來了呢?我很好奇。「也是有極少數人會這樣。也許就走上分手一途,但分手也是一種解決方法嘛!絕大部份的人,會在獨處後釐清造成問題的真正原因,或至少比較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麼,才有機會找到解決目前困境的方法。」他解釋。所以,你現在還是會找時間獨處?那都做些什麼呢?我把問題拉回原點。「事實上,我到四十二歲才開始有固定一起生活的伴,在那之前,就算有女朋友處於戀愛狀態中,關係也都很短暫。換句話說,與固定的伴侶相處,共同經營生活算是全新的體驗,所以我偶爾也會想暫時從固定的關係中抽離出來,好好想想這些年我到底有什麼變化之類的。當我需要思考這類問題,我就會需要比較長的獨處時間。」他解釋。現在還經常會這樣嗎?我問。「我還是會找時間一個人旅行。」他說。比起刻意規劃一個人的旅程,王醫師走的是隨性路線,通常會他選擇自己生活中突然出現的空檔,而另一半沒辦法作陪時,他就會帶著簡單的行李,開車上路。一個人沿路開車慢慢走,可以在路上思考很多事情。但你一個人去旅行時,對方會抱怨嗎?我問。因為這也是很多有固定伴侶,但又想獨處或獨自旅行的人常見的困擾。「我們不會,對於這一點,我們的看法還挺一致的。」王醫師說。光是這一點,他們的相處模式就足以讓很多人羨慕。對於「獨處」與「相處」,王醫師分享了一個令我鼓掌叫好的說法:這是英國心理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Donald W.Winnicott)說的,他認為完美的相處關係是「窩在愛人懷裡孤獨」(Dare to be lonely in someone else’s arm.),這是說,剛開始戀愛的情人總有說不完的話,但時間長了之後,總會走到無話可說的片刻,有些人碰到這種狀況就會感到緊張與不安全,深怕兩個人的關係無法繼續,但真正成熟美好的關係是──既使兩人暫時無話可說也無所謂,相對無言,就暫時沉默,可以靜靜地躺在對方的懷裡孤獨,這是兩人相處互相信任的極致表現,也是最高境界。這句話真的太經典了。坦誠的程度與信任之間「從手機發明後,到現在智慧型手機的功能越來越發達,手機也成為相處關係中必須處理的課題之一。」順著話題,王醫師提到兩性相處間最常出現的衝突引爆點。「比方說,看手機的訊息內容之類的嗎?你應該也不贊成情人或夫妻看對方的手機內容的吧!畢竟,這是隱私啊!」我直接地問了他。「與其說,贊成或反對去看對方的手機,我覺得信任才是問題的核心。」王醫師解釋。怎麼又是「信任」呢?在這一連串的訪談中,這個關鍵字不斷地提出。「在相處上,如果妳可以完全信任對方,對方也同樣地相信妳,兩個人的關係才能夠自在,關係自在以後,看不看手機這件事就不會成為一個議題。比起在一起,甚或是結婚,分手或離婚,反倒是更麻煩的事,需要處理的事情與細節更多。」他笑笑。但你認為,人與人相處可以做到完全坦誠嗎?我追問。「說真的,我還是老話一句:信任要比坦誠更重要。」在相處上,兩個人都應該清楚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底線,並且針對彼此的底線進行討論,努力達成共識。但儘管是已達成共識的底線,如果日後雙方對事情的認知有所差異,也可以隨時進行討論與調整,畢竟人是不斷成長與演進的,今天的共識說不定過幾天就不存在了,因此必須機動地調整,才能找到經營關係的最佳方式。說了這麼多,你會想結婚嗎?我故意問他。「哈哈!我隨時可能去登記啊!如果有需要的話。」他乾脆地回話。話是這麼說,不過,我覺得可以維持現況也是很酷的!千萬不要為了別人的看法或世俗的需要去結婚啊!解決性冷淡的方法雖然很多人不敢承認,但大約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夫妻,相處久了之後,就處於性冷淡的狀態。這時候你會怎麼建議呢?難得跟心理醫生對談,我得替很多有這種困擾卻難以啟齒的朋友問。「關於這個問題,曾經有位來過台灣的專家提出過一種『極端』的建議。他建議有這種困擾的夫妻,可以一起出門旅行一趟,其中保留兩個整天,那天的性完全由夫妻中的一方主宰,想要怎麼樣,有什麼性幻想都無所謂,對方都得配合,然後隔天再交換。透過這樣的角色的極端化來發現陌生的自己,也讓另一半看到不一樣的自己。」王醫師建議。其實不只是性,在現實的生活中也是這樣。很多老婆在最初找對象結婚的時候,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在某些方面的需要,比方說安全感。而老公為了滿足這個需求,不斷地要求自己要努力賺錢打拚事業,以提供另一半安全上的需求。但若有一天,老公的工作不順利,他也不敢跟老婆坦白,只能悶不吭聲地自己承受。如果這種時候,可以坦白地與老婆分享,或是在經濟上由老婆主導一段時間,讓老婆知道,其實老公是需要自己幫忙的,讓老婆了解自己在生活中的價值,也讓老公可以喘一口氣,反而可以讓人對婚姻關係重燃熱情。換句話說,在相處的過程中,互相被需要是很重要的事。「但也得兩個人都也同樣的認知才行喔!」王醫師強調。哈哈!不過有性冷淡困擾的朋友們……還是先出門去旅行吧!(本文摘刊自作者新書《我敢在你懷裡孤獨》,寫樂文化出版),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