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狀況是記者寫出來的文章,
響應式網站
,採訪對象一無挑剔,
口碑行銷公司
,尊重記者之專業及態度,
口碑行銷公司
,但這理想狀況極少發生,
網路行銷公司台中
,尤其文章要給某人兩面評價時。記得有一次寫張博雅,
關鍵字行銷
,那時她在做衛生署長,
手機版網站
,正主持全民健保開辦事宜,
網路行銷公司台中
,文章最後,
響應式網站
,我寫出很多人對健保制度的憂慮,及對張博雅強勢領導的保留,張博雅看了後,很不以為然,向我的上級告狀,埋怨甚多。其實在寫人物時,就是要臧否兼顧,才能算客觀。有的採訪對象律己嚴,律人也嚴,前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擔任中華汽車董事長時,有一次和我同事抱怨,說我在他講話時,總是東張西望,不夠專心。但是他不了解,我是在觀察他辦公室裡的擺設,可以做小故事擺進我的文章裡,這些往往是吸引讀者關鍵點,也是讀者記憶最深的地方。有的採訪對象小心翼翼,例如在一問一答的稿件,我們都盡量傳給採訪對象看,有的人傳回來,通篇改動,改得我都不認識了,而且猶如施政報告,原文味道盡失。但有的採訪對象出乎異常的大度,例如有次我採訪當時還是參謀總長的郝柏村,他沒有要求看稿,是我覺得他講的那段話事關重大,所以傳真給他看,不到10分鐘就傳回來,隻字未改,還一再感謝,讓我不禁佩服「郝大將」的氣度。記者與專家間常生異見,除了記者不做準備及大而化之外,最主要原因是專家與記者工作之本質及目的不同,專家希望能精準表達自己的觀點,打開知名度,推廣自己的研究發現,記者卻是要求快,有時效性,吸引讀者看。為了吸引讀者,文章必須實用,結論必須廣泛,讀者能夠感到相關性。專家卻要求嚴謹,而且設想記者與他有同樣學養,術語滿口,但是記者想要趣味性,因此寫稿常常要深入淺出,注意人情趣味面。此時專家必須負起教育家責任,一定深入淺出闡釋。此外,專家,尤其是科學家、經濟學家、醫生、律師講述觀點或研究發現時,都有個前提、假設或限制(qualifier,即在何種情境下,此種結果會發生)。記者卻希望這個研究發現是通則,適用在大多數人。此時如果向記者闡釋此假設的重要性,記者通常會接受,因為記者只要多寫兩句話就可以。總而言之,專家和記者,在社會上扮演不同角色,彼此需要,更應彼此尊重,而社會運行順利更需要兩者緊密連結和合作,關係應是和諧,而非緊張。(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