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遊主義-古城倉敷的鋼琴聲

 倉敷,

無塵室耗材

,一個跟新竹人口相近的古城,

高血壓飲食注意

,有著日本第一家西洋美術館。
 但令人在意的,

DC jack

,是那一架在每星期四下午會響起的鋼琴聲……。
 鋼琴,

貴金屬回收

,不像一幅畫作。靜止時,

國際專利商標申請

,它就無法發揮美感,

證照考試

,必須有人去與它做溫柔的互動,

21點

,它才會展露笑容。
 古都遊客中心內的鋼琴
 由於到達倉敷已是傍晚,著名的大原美術館已經打烊,但旁邊的美術館商店,還有以鎮館之寶畫家的艾爾葛利可(El Greco,1541-1614)為名的咖啡廳仍然開著大門歡迎遊客。有時想一想,真正的藝術似乎都是為周邊的人事來服務,連安靜高高掛在美術館裡的名畫休息時,想看「它」的人只好透過相關商品來想像它的存在啊!
 但是在古都,咖啡館、紀念品店,都比不上有形文化遺產,也就是歷史建築。在倉敷,當然會有這樣的地方。
 走進觀光詢問處,不只是因為它本身是古建築,而是瞥見了裡面放了一架直立式鋼琴,心裡想著,也許等會兒會有現場音樂會!
 說是觀光詢問處,倒是很像一個小鎮的車站,裡面坐著不屬於本地的人們,小小約十五坪的地方,有御手洗、販賣機、木製的長椅,一個展示(也販賣)介紹當地文化的小書架。兩位穿著整齊的接待小姐,白皙的皮膚帶著靦腆的微笑問著有沒有要幫忙的地方?一聽到是想知道有否音樂會的事,她馬上說:「真是殘念,音樂會才剛結束,每星期四下午三點半在這裡都會有年輕的音樂家來演奏鋼琴或室內樂。」她熱心的拿了下午的節目單,上面寫著五首日本著名的歌謠,她問:「您認識這些作曲家嗎?」
 看到其中一首〈荒城之月〉,作曲家是曾留學德國萊比錫的瀧廉太郎(1879-1903)。這位明治維新期間於1901年被送到歐洲留學的音樂家,只因為得到肺病,回國不久就英年早逝,他這首〈荒城之月〉是台灣以前所有初學鋼琴的人都要彈的曲子(因為以前的音樂教本都是從日本翻譯過來的,現在則有多種選擇)。
 獨一無二的音色與個性
 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倉敷,折返到岡山的旅館,本能的將電視打開,就這麼巧,剛好旅遊節目在介紹日本位於靜岡的鋼琴工廠,這個老牌的鋼琴,讓日本成為整個亞洲古典音樂的中心。無論是演出的舞台,或是教育,都因為這個鋼琴工廠的成立,讓古典音樂在二十世紀初正式走入日本人的家中。
 雖然是輕鬆的綜藝性節目,兩位活潑的年輕主持人還是穿上西裝進去參觀,迎接他們的是鋼琴工廠的大家長。他親切的將製造鋼琴的過程,以不打擾到員工工作的方式來介紹(因為鋼琴最在乎的是微妙的平均性,所以製造的人要毫無旁騖的工作),最後一個階段,來到了試驗鋼琴的音色。這時來了一位鋼琴家,他在三架外表相同的鋼琴演奏貝多芬的奏鳴曲〈暴風雨〉的第三樂章,來讓觀眾聽到每架鋼琴竟然都有著不同的音色與個性。
 如此精密的製作過程,節目還帶到人生活最重要的一件事:進食,也就是這個鋼琴工廠的食堂。看到明亮乾淨的用餐環境,每天不同的菜色,還有標上卡路里,每份價位在168到336元之間(是日幣喔!),而且盤中物看起來都很營養美味。廠長說:「要有這樣的午餐,工作人員才能做出理想的鋼琴。」
 為了美好音樂來到世上
 回想到在倉敷那架佇立在遊客中心的鋼琴,其實一點都不孤伶伶的。因為每台鋼琴,它的出生都是有一個目的,而將它放在可以「發聲」的地方,它就會有無限的潛力。連沒有聽到它聲音的過客,都有著想再與它相會的期待。
 古都的鋼琴,縱使琴蓋是關著的,它曾飄揚出來的音符仍會留在人們的心裡。請珍惜每架鋼琴,讓它們盡情的演奏,這是它們來到這個世界唯一的理由。,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