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
,二○○五年倫敦地鐵恐怖攻擊自殺炸彈客之一林賽的遺孀,
,廿九歲的露絲威特,
,當年曾譴責激進的伊斯蘭教徒毒害丈夫的心靈,
,而今她卻成為「基地」恐怖組織在東非的軍事訓練專家,
,人稱「白寡婦」,
,負責培訓及指揮女性自殺炸彈客。
露絲威特出身英格蘭軍人世家
莎曼莎.露絲威特(Samantha Lewthwaite)出身英格蘭白金漢郡軍人世家,
,父親是在曾經動亂頻仍的北愛爾蘭服役時結識她母親,
,兩人在她十一歲時離異。十七歲那年,
,露絲威特皈依伊斯蘭,並且穿戴從頭包到腳的傳統穆斯林罩袍。她的朋友說,她是因父母分離而尋求宗教慰藉。
她曾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研習宗教與政治學,並在那時透過網路上的穆斯林聯天網站,認識了日後成為她先生的林賽。
不知先夫涉倫敦地鐵恐怖攻擊
八年前,當她得知丈夫犯下倫敦地鐵恐怖攻擊案,接受訊問時堅稱自己對枕邊人的攻擊計畫一無所知,並且聲淚俱下地宣稱對恐怖暴行驚駭不已。她的反應就像美國波士頓馬拉松賽連環爆炸案凶嫌塔默蘭的遺孀凱瑟琳.羅素一樣。而羅素也皈依了伊斯蘭教,並且穿戴穆斯林頭巾。
露絲威特像無數的年輕女性一般熱愛社群網站,不過她在臉書和推特上聊的卻是基地組織內部權力傾軋。被東非追隨者稱作「白人姊妹」的她,當前正發動一場權鬥,意圖奪取基地組織東非小組的掌控權。她公然在推特上以尖酸刻薄的言詞,無情攻訐組織內一名位高權重的白人女性對手,甚至辱罵她是「討人厭的小蠢貨」。
被指涉及肯亞首都酒吧炸彈案
倫敦地鐵攻擊案發生兩年後,她不再現身公開場合,接著又在案發四年之後與她的家人斷絕一切聯繫。據信她帶著兩個小孩旅行到非洲。二○一二年肯亞首都奈洛比一處擠滿顧客的酒吧發生手榴彈攻擊事件,包括一名九歲男孩共三人喪生,另有卅人受傷,經目擊者指認,凶嫌正是露絲威特。,
范姓少年手持玩具槍,
,造成誤會。(郭芝函攝)
新竹市黃姓男子19日騎車,
,在光復路一段等紅燈時,
,見無照駕駛的的范姓少年,
,竟與友人拿出疑似黑色的手槍,
,嚇得直冒冷汗,
,警方獲報循線追查,
,發現2少年只因好玩,
,拿玩具槍遊戲,
,訊後只好告誡少年,不要在公共場合,拿出玩具槍,以免造成社會恐慌。「嚇到寶寶了!」黃男指出,他騎車等紅燈時,見外觀深紅色、引擎蓋則為黑色的汽車,仔細一看窗戶呈半開,發現2個年輕人在車上抽菸,並將手伸出彈掉菸灰,更引起他注意,結果看到其中1人掏出黑色手槍,與副駕駛座友人相互把玩,深怕用路人有生命危險,趕緊向警方報案。警方根據監視器,循線找到家住新竹縣尖石鄉梅花村的高姓車主,沒想到當天是范姓少年將他車開走,與他無關。於是警方又再追查,原來范姓少年,與車主熟識,上午7時向他借車,載高姓友人出門「溜達」,他供稱,只是覺得好玩,所以買很像真槍的玩具槍,跟友人分享,並沒有嚇人的意思。警訊後還告誡他,目前隨機案件頻傳,切勿造成大眾恐慌。★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中時即時),
曾名列頭號槍擊要犯的陳勇志,
,涉嫌多起酒店槍擊、擄人勒贖等案,
,槍殺四人後潛逃中國大陸,
,民國九十九年被押返回台後,
,台中地院認為他殺人如草芥,
,手法凶殘泯滅人性,
,判處死刑;經上訴後,
,昨天被台中高分院駁回,
,仍判死刑。
陳勇志自八十六年起,陸續犯下金錢豹夜總會槍擊案,造成一人死亡;在台南路易十三KTV中開槍,導致二死二傷;在台中普羅酒店因不滿服務人員態度不佳,率眾持槍掃射一百多發子彈,造成一死一傷;另涉槍傷謝姓商人勒索五百萬元、台中廣三SOGO槍擊案等。
潛逃大陸長達十年的陳勇志,經刑事局前往澳門將他押返後,檢方依殺人罪等將他起訴,並求處死刑。台中地院審結後,針對金錢豹夜總會槍擊、路易十三KTV槍擊部分,各判無期徒刑,普羅酒店持槍殺人部分,判處死刑,定應執行刑為死刑,但陳勇志提出上訴。
陳勇志的律師向法院表示,陳勇志事後已委由代理人與三名死者的家屬達成民事和解,願各賠償二百萬元。但法官認為,陳勇志從殺害被害人到達成和解,已超過十五年,難以認定有積極悔過賠償的誠意,且其殺人手法凶殘,態度從容,視人命如草芥,泯滅天良,罪孽深重,無從寬恕,審結駁回上訴。,
板橋:新北市勞工局表示,
,一月平均每個求職者有一.二九個工作機會,
,較上月的一.二一個工作機會略增。因應年後轉職需求,
,市府就業服務中心將於近期舉辦多場次徵才活動,
,提供三千多個就業機會,
,相關資訊查詢可上新北市人力網查詢,
,或電洽○八○○○九一五八○查詢。,
,,
金管會主委王儷玲(右)與財政部長張盛和(左)。(張鎧乙攝)
對土壤液化結果公布,
,恐影響銀行房貸利率,
,金管會主委王儷玲與財政部長張盛和16日表示,
,行政院已指示金管會研擬方案,
,張透露較危險區的房屋,
,在審視房子的結構條件後,
,可能有比較優惠的利率。(中時即時),
,,
針對香港銅鑼灣書店事件,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表示,
,出版抨擊中國大陸領導人書籍的香港銅鑼灣書店,
,其五名股東職員失蹤事件「令人不安」。路透社評論,
,這些人的失蹤以及大陸方面的沉默,
,令人擔憂這些人可能被大陸特工以特殊手法將綁架至大陸,
,有關作法侵犯香港自1997年移交以來,
,所堅持的「一國兩制」原則。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美方對有關人士失蹤的報導「感到不安」。他說,
,「對有關失蹤事件的報導,我們與香港人一樣感到關注」。柯比表示,美國正密切關注事件,他並說,美方注意到香港特首梁振英就此事表達的關注。在香港銅鑼灣書店第五名職工失蹤六天後,行政長官梁振英曾表態稱,根據《基本法》,香港以外執法人員無權在港執法。現年65歲的香港居民李波是巨流出版社股東,在上週失蹤的李波亦持有英國護照。目前正在大陸訪問的英國外交大臣韓蒙德曾對此表達關切,中英就外交上有所交鋒。(旺報即時),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今天表示,
,大陸方面多次提出兩岸新聞媒體設立常駐機構的議題,
,不過我方認為,
,交流資訊是否能充分保障才是新聞交流的重點。王郁琦進一步指出,
,大陸方面應該先檢討、解決台灣雜誌能否登陸發行、新聞網站被封鎖以及廣播電台遭蓋台的問題。對於人權律師陳光誠表達希望來台,
,王郁琦也說,
,歡迎所有合法申請入境的人士。(李人岳報導)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6日在陸委會年終記者會表示,
,今年將持續推動兩岸環保、人權、婦女和新聞等領域的民間團體交流互動,
,以及兩岸資訊對等和自由流通。
針對兩岸資訊對等自由流通方面,
,王郁琦進一步表示,大陸方面一直拋出新聞機構常駐的議題,不過我方一再重申,交流資訊是否能充分保障才是新聞交流的重點,他指出,對岸應該檢討、解決我方雜誌能否登陸發行、新聞網站被封鎖以及廣播電台遭蓋台的問題。
王郁琦說:『大陸有提出兩岸媒體常駐的議題時,事實上我方也有提出相對應的問題希望大陸要回應,包括開放雜誌發行、避免(電台)電波干擾以及封鎖新聞網站等等的議題,應該一併加以檢討。』
對於大陸人權律師陳光誠曾經表達希望來台訪問,王郁琦強調,政府歡迎所有合法入境的人士,陳光誠可以依法提出申請,政府也會依法審查。
王郁琦表示,我方鼓勵更多大陸的媒體、文化產業人士來台體驗自由的環境,相信對岸從業人員會感受到民主自由對於媒體的珍貴。
,
經過6月份客戶庫存調整,
,7月份LED廠業績普遍回溫。隆達(3698)公布7月營收為13.2億元,
,較6月成長2.3%。東貝(2499)7月合併營收6.14億元,
,月成長1.75%。展望第3季,
,雖然電視面板需求減緩,
,但是觸控及照明產品增溫,
,預期第3季業績可望維持成長表現。
隆達表示,
,6月份客戶進行庫存調節後,
,7月份營收略為回溫,
,其中來自於照明成品出貨增加,以及日系電視品牌之電視背光需求上升等貢獻。在背光市場部分,隆達客戶與產品布局廣泛,7月份出貨給日系電視品牌客戶產品增溫,同時預計第3季銷往大陸市場的直下式背光產品也將逐步提高。另外,在智慧型手機應用LED產品,隆達側光封裝產品獲得國際一線手機品牌指定使用,其每瓦155流明的高效率表現獲得客戶肯定,未來智慧手機應用LED將持續貢獻隆達營收。
而在照明應用市場部分,照明成品出貨同步回溫,主要由於銷往歐洲的平板燈、國內市場之筒燈需求增加,以及國內照明品牌之代工訂單增溫等。而在產品發展上,LED燈具銷售持續提升,7月銷往歐洲地平板燈具月增率超過25%。隆達未來照明產品布局將由提高一體式LED燈具之比例、以及增加COB集成式封裝等光源模組之布局。,
「2016新世界數學獎」6日在北京揭曉,
,來自全球的43名年輕華人數學論文作者分別獲得博士、碩士、學士論文金獎等獎項,
,其中來自北京清華大學的陳家明獲得碩士論文金獎。據了解,
,「新世界數學獎」是徵求全球傑出華人數學學生的獎項,
,於2007年由著名數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與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主席及執行董事鄭家純共同設立,
,每3年舉辦一次。其綜合評審委員會由9名數學界頂級專家組成,
,主席為大陸的教授丘成桐。該獎項設立以來,
,全球華人數學學生踴躍參加,
,提供眾多高水準論文,課題涵蓋基礎數學、應用數學、概率統計、生物數學等。截至目前,共有125名來自不同數學領域的華人學生獲獎,其中不少人已被我國知名大學聘為高級研究員。在此次評比中,來自巴黎第十一大學的吳昊等9人獲得博士論文金獎,清華大學陳家明獲得碩士論文金獎,哈佛大學陳斯坦等5人獲得學士論文金獎。此外本屆新世界數學獎還評選出博士論文銀獎14名、博士論文優勝獎10名、碩士論文銀獎1名以及學士論文銀獎3名。(旺報),
刊登在「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的報告顯示,
,長期關在太空艙可能讓人感到孤離甚至輕微憂鬱,
,日夜顛倒則會影響工作正確度,
,現役太空人睡眠模式不盡相同,
,不是人人適合星際旅行。
英國廣播公司(BBC)7日報導,
,美國科學家進行研究心理疏離感的「火星500」(Mars500)計畫,
,調查太空人在真正執行火星任務時可能面臨的狀況。
其中參與睡眠研究的賓州大學巴斯納教授(Mathias Basner)說,
,調查顯示,
,未來參與火星任務的太空人都應接受測試,
,觀察有無應付晝夜週期顛倒的能力。
目前太空人在國際太空站(ISS)不會待超過6個月,「火星500」計畫長達17個月,目的在觀察任務期間較長的火星任務,是否會對太空人造成生理與心理影響。
研究多數時候,受試者與外界接觸有限,模擬的太空船沒有窗戶,通訊也須模擬從地球到火星長距離飛行時遇到的時間差。
研究人員發現,參與測試的1名太空人完全失去日夜自然節律,他的1天從24小時循環,急速進入25小時循環,因此12天後,他與同伴完全不同調,同僚在為任務工作時,他卻覺得已進入半夜。
巴斯納說:「20%的時間,他要不就是獨自醒著,要不就是獨自睡著,可能影響團隊凝聚力。」
隨著任務持續,多數成員睡眠時間增多、活躍時間減少,但1名成員完全相反,他睡得越來越少,到最後完全無法入睡。
所有成員每週接受1次能力測驗,大部分的錯誤,都是這名睡眠遭剝奪成員的責任。另1名成員則是出現輕微憂鬱。
研究團隊說,問題會在兩個月與4個月間出現,因此可透過時間較「火星500」計畫短許多的模擬測試,篩選太空人的適應度。
研究人員點出的另1項問題是,模擬太空船裡光線微弱,亮度不如真實的白天;太空船內也沒有區分日夜的準則,日夜變換都是由太空人開燈或關燈來決定。
地球上的輪班工作者也能學到一課:要是日夜顛倒,都會影響工作正確性。(譯者:中央社鄭詩韻)102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