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中山的公祭會場上的國父輓聯(圖/國史館)
民進黨立委高志鵬在日前提議要取消懸掛國父遺像引發爭議,
口碑行銷公司
,還引發孫中山為何是國父的提問,
手機版網站
,而泛綠名嘴鍾年晃在自己的臉書上拿出民國二十九年國民政府的決議,
手機版網站
,聲稱「孫逸仙成為國父只是黨意,
line行銷
,並非民意」,
台中網頁製作
,但事實卻不是如此簡單。有些否定孫中山的革命地位有幾個原因,
網路行銷公司
,第一種說法:「孫中山參與過革命的次數很少,
關鍵字行銷
,幾乎每一次的革命他都不在中國,
台中網頁製作
,怎麼可以說是國父?」其次的說法:「孫中山只擔任很短時間的臨時大總統,
台中關鍵字行銷
,之後的正式大總統就讓給袁世凱了,在清帝退位的詔書上也沒有提到孫中山,怎麼可以說是國父?」還有一種說法:「國父之名是蔣中正憑著北伐之後國民黨執政的力量,強迫大家尊敬孫中山的。」這些說法有其道理嗎?孫中山真的不該稱為中華民國國父嗎?孫中山是個非典型革命家孫中山的確與其他外國的開國領袖很不同,大多數的開國領袖必須身先事卒的與起義軍一起奮戰,比如美國的華盛頓,他帶領北美的大陸軍與英國作戰。而成立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拿破崙,更是最傑出的名將。但是孫中山很少直接參與戰鬥,嚴格意義上,他只參與了第六次的鎮南關起義,至於其他起義的時候,大多數是在國外演講、募資、尋找願意參與革命的同伴。這是因為孫中山的個性所致,在當時的人們就認為孫中山更像是個政治家、思想家,而不是革命家。但是正是他這樣子的思想家氣質,使得愈來愈多的中國知識份子認同他的革命理念,所以武昌起義成功以後,即便他並不在中國,但是在推舉臨時大總統時,孫中山得到近乎全票的通過,少掉的一票是給了黃興。在與袁世凱進行南北議和時,孫中山展現了不求大位的胸懷,在歷史也著實罕見,因此,即使孫中山在日後失去權力,國民黨二次革命失敗,但是孫中山在民間依然具有極高的聲望,特別在日後,由於北洋軍閥內部的傾軋,政局的混亂,使得當時的中國人懷念起孫中山。因此在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後,皖系領袖段祺瑞邀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事,這是孫中山人生的最後旅程,卻也是孫中山民間聲望的頂點。各界尊稱孫中山為國父
河南軍人樊鍾秀所贈的花圈上書「國父」二字(圖/國史館)
孫中山北上之路很曲折,他是搭船繞道日本再前往北京,在日本停留其間,於神戶高等女校,演講「大亞洲主義」,在這場演講中,孫中山特別強調,「希望日本能成為亞洲的王道的干城,而不是霸道的鷹犬」,呼籲日本應該對亞洲各國「濟弱扶傾」,而不要把亞洲視為侵略的對象。但是我們知道,孫中山的苦口婆心,並沒有被聽進去。當孫中山來到北京時,長時間的舟車勞頓傷害了健康,因此在拜訪完段祺瑞和張作霖之後,就幾乎都臥病在床,沒有什麼機會向民眾公開談話。雖然如此,中國的北方在看厭了軍閥人物的爭權奪利,與相互攻伐後,對於這樣一位功成不居、無私讓位的傳奇人物就愈益崇敬。北方的媒體天天都有孫中山的相關消息,他的其人和其事,當然也包括他的政治理念。這時候的孫中山,不再只是南方的地方人物,而是全國的政治家,特別是他主張召開國民會議,更是令北方民眾感到耳目一新。
在孫中山逝世之初就有報紙上以「國父」尊稱(圖/國史館)
到了孫中山在3月12日過逝之時,幾乎全中國的民眾同感悲慟,在3月24日的公祭會場,有數十萬民眾自發地參與弔祭,會場布滿了各界致意的輓聯和學生與群眾追思歌詠的布幡,別忘了當時的北方,仍由北洋政府所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北方群眾願意追思一位南方領袖是相當感人的,也可見孫中山的政治思想感動了北方。早在孫中山逝世之初,就有報刊將孫與美國國父華盛頓相比擬,最早在報刊上稱孫中山為「國父」,是盧紹稷在孫中山逝世當日所撰寫的〈東西兩國父〉一文,文中說:「孫先生為三民主義而鬥。四十年如一日,幾死者十餘次,其精神毅力、功績,較之華(盛頓)氏有過之而無不及,理所當然應為國父」。3月31日在《國民日報》要聞與《民國日報》社論中皆已尊稱「國父」。
《永不放棄-孫中山北上與逝世》紀錄片(國史館)
不一樣的新「視」角
號召粉絲
而在公祭會場上,河南軍人樊書鍾秀,上頭大書 「國父」二字尤其引人囑目,此後繼續出現其他尊稱孫中山先生為國父的輓詞,這是對他創建民國功業的肯定,此外,北京大學台灣學生會,致送一幅文字悲切的輓聯:「三百萬台灣剛醒之同胞,微先生何人領導?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捨我輩其誰分擔?」孫中山的政治理念為台灣的民權運動做了重要的影響,包括羅福星、蔣渭水、林祖密等人,或投身反日運動,或加入中國革命,因此即使日本官方查禁,全台各地依然追悼孫中山的活動。孫中山的國父之名,是來自他高尚的名聲,是他政治理想的散布,因此成為中華民國的共識,甚至台灣也有參與,國父之名當之無愧。(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