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筆、山水和花鳥均擅,
seo優化
,1960年代又以線性抽象開創現代水墨新局的畫家吳學讓,
手機版網站
,一生走過大時代的動盪,
關鍵字優化
,優游於傳統水墨與現代革新,
響應式網站
,兩年前病逝美國,
seo優化
,國立歷史博物館今舉辦「真水無香:吳學讓書畫紀念展」,
響應式網站
,精選50餘件其畫作,
口碑行銷公司
,回顧其藝術成就。吳學讓1923年出生於四川岳池,
line行銷
,20歲考入國立藝專,
網站優化
,主修花鳥兼通山水,在潘天壽、陳之佛、李可染、鄭昶等名師的指導下,吸取中國水墨南北二宗及工筆、寫意不同流派的精華,奠定深厚的畫學基礎。藝專畢業之際,遇上國共戰爭爆發,吳學讓在校長汪日章協助下來台,在嘉義中學擔任教職,而後輾轉於花蓮、桃園、台北等地的中學校,1978年進入文化大學美術系執教,1988年起又於東海大學美術系任教,直到1993年退休、1997年赴美定居,數十年教職讓他桃李天下,對台灣書畫藝術教育貢獻良多。1950年代初由李仲生、朱德群、林聖揚、趙春翔等人創始的「現代畫展」揭開現代化改革序幕,幾年後,東方畫會、五月畫會、中國現代版畫會相繼成立,透過這些畫會,推動美術現代化改革。1960年代西方抽象表現主義風潮席捲台灣,抽象畫成為戰後初期美術現代化運動的風格主流。吳學讓有感於現代藝術巨浪的衝擊,中國畫面臨改革的必要,他曾自述:「我對傳統的花鳥已感到厭倦,在多年的教畫中,我對兒童畫發生了興趣。」他借用兒童畫的想法,發展出最簡單的形來構成、組合,加以變化的創新道路,也讓人聯想到保羅克利等西方藝術家的風格。除此也運用古代藝術如青銅紋飾、瓦當磚銘、易經八卦、古瓷圖案、星象圖譜等象徵宇宙自然、民族文化秘義的抽象符號,並善加運用書法演繹結構與造型。吳學讓曾說:「中國的書法線條原是一幅抽象畫」,「我從幻想中構思,用書法的線條畫出符號式的形象,採取印章的結構布局」,透過這些元素使其作品蘊藏東方文化的精神性。,